電解拋光工藝原理
電解拋光工藝原理
1.1工藝原理
電解拋光是利用電化學陽極溶解原理對金屬表面進行光整加工的一種工藝方法。將與高頻開關電源正極相連的鋁型材作為陽極置于拋光液中,與直流電負極相連的不銹鋼為陰極,形成一電場,其反應過程如下:
Al→Al3++3e4OHˉ-4e→2H2O+O2↑2H++2e→H2↑
型材表面上留有擠壓造成的尖峰狀凸起和凹谷,使微觀電場分布呈現非均勻性,尖峰處電力線集中而形成較大電流密度,電化學反應速度較快,金屬溶解速度也較快,在凹谷處,電化學反應速度則相對較慢,另外在電化學反應中,陽極表面現象還會形成一層由溶解了的陽極金屬和電解液組成的粘膜,其導電率較低,粘膜容易聚集在凹谷處,阻礙了凹谷處陽極溶解的進行,使陽極表面幾何高點處金屬迅速溶解,幾何低點處的金屬溶解緩慢,鋁合金型材表面凸凹部分發生不同程度的溶解,最終使鋁型材表面變的光滑又有光澤。
2.電解拋光生產工藝
2.1電解拋光工藝
為獲得良好的拋光效果,電流密度和電壓是緊密相關的,通常,電壓升高,電流密度隨之增大,但這一現象只會繼續到一個臨界點,一旦達到這一點,電流密度將急速下降,電壓仍相應升高,超過這一點,電壓和電流密度又穩步升高。電拋光只有在電流密度比臨界點高時才會發生,低于這一點則會產生化學浸蝕,出現點腐蝕,拋光不亮。電拋光對型材表面溶解極少,一般在2.5~6.5μm之間,型材表面深劃痕,沖壓記號,及非金屬夾雜物往往比電拋光失去的厚度深,電拋光獲得的表面亮度不同機械拋光獲得的亮度,它無刻痕,不變形,無方向性且顯露出鋁金屬的本色。